02版要闻 - 以生态“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国台办:支持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取消对台34项农产品零关税政策,她一生不仅被老头“白睡”10年,倒贴上亿遭弃,如今现状令人惋惜!
本月更新2148  文章总数41538  总浏览量8919937

宗文瑄北京市密云区第五小学

2020年食品舆情复盘(下):六大行业特点与2021年趋势展望

2024重庆国庆节民俗活动,国家能源集团联合发起百亿新能源产业基金

守则校务公开防震减灾章程制度职责考勤目标管理档案突发事件规定人员职责预案应急

美文示范

秘鲁中华通惠总局举办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联欢活动

港澳宝典11133.cσm查询介绍

古丝绸之路促成了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交融。敦煌在丝绸之路上具有独特地理位置,是文明交汇交融的典范。汉王朝经营西域,联通丝路,“敦煌郡”便设于此时。隋唐之时,敦煌成为“丝路咽喉”,商贾云集、文化繁盛。9月,中拉青年发展论坛暨国际青年文明互鉴对话会让中拉青年相聚敦煌,在古丝路要地续写文明互鉴新篇章。青年们平等对话、互学互鉴,为文化传承创新发出“青年之声”,为文化交流合作注入“青春之力”。

“中国传统文化中坚韧、不屈的精神,教会了我如何变得坚强,快速适应陌生环境。”来自古巴的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本科生马伯一说。从一句汉语也不会说、一个中国字也不会写,到如今熟练掌握粤语,在广州汕头开展青年创业项目,他深受中国文化的鼓舞。他眼中的中国港澳宝典11133.cσm查询介绍,是一个充满可能性的国家,“在中国,只要敢于抓住机会,就有实现梦想的一天”。

中拉各领域友好合作硕果累累,其中文化交流蓬勃开展,中拉文明交流互鉴深入人心。展望未来港澳宝典11133.cσm查询介绍,越来越多的拉美国家重视“一带一路”这个国际合作平台,中国和拉美两块富饶的土地必将更加紧密地联通起来,跨越太平洋的友好合作之路将越走越宽广,中拉民众对彼此的了解逐步加深、合作越发多样,将为推动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注入更多人文力量。(本报记者 徐令缘)

港澳宝典11133.cσm查询介绍

张伟:铜镜是中国古人照面理容的用具,《旧唐书》卷七十一《魏徵传》载:“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铜镜与古代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关系,是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用具。目前中国发现的最早铜镜为新石器时代齐家文化墓葬中出土,距今已有四千多年。铜镜在长期的发展演变历程中,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中国古代铜镜造型丰富,纹饰多样,制作精良。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铜镜,既有各自独特的文化印记,又具有传承发展、交流互鉴的共性特征。

金代铜镜远承汉唐流风,近接北宋余绪,在金朝统治的一百多年间,形成了中国铜镜艺术发展史上最后一个繁荣阶段。金代铜镜背面图案一般以动物、植物、山水、人物故事题材为主,镜钮形制多样,用于系带手持或挂在镜架上。鱼纹镜在金代铜镜中所占比例很大,人物故事镜题材广泛。部分铜镜背面图案既有中原铜镜特点,又有女真民族风格。目前发现的金代铜镜中,有部分铜镜镜缘錾刻汉文或女真文验讫铭款及押记。

镜背内区图案分为上、下两部分。上半部分是一幅以山水画为背景的人物故事画面,在山脚下一位头戴席帽、身穿布袄的农夫手持锄头正在田间耕作。画面左侧是枝叶茂盛的大树,树下是两位身着长袍的官员手指土地正在交谈。下半部分为一对鲤鱼在河水中嬉戏追逐,张嘴鼓腮,展鳍摆尾,掀起朵朵浪花。外区为云纹带,与内区图案相接。此铜镜构图新颖,将人物、双鱼融于一镜,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是中国现存铜镜中不可多得的实物珍品。

渔猎文化的特征在金代文化中表现得十分突出,鲤鱼是女真族十分喜爱的动物。金国建立之初,其势力范围,主要集中在今天的黑龙江省境内港澳宝典11133.cσm查询介绍,据《金史》记载,女真人世居于“白山、黑水”间。在这里“白山”指的是长白山,“黑水”指的是黑龙江。早期的女真人主要以渔猎为生,他们视鲤鱼为祥瑞之物。女真人认为鲤鱼是一种繁殖力很强的动物,因此将其看做是女真族人口繁盛的象征,雌雄双鱼形象在金代十分流行。

金代黑龙江地区垦田面积扩大、农作物品种增多,农业人口增长,成为金朝的重要产粮区。这与金朝统治者对农业生产的重视,推行促进农业生产的政策密不可分,黑龙江地区包括女真、汉、契丹等各族劳动人民的努力进取和辛勤耕耘,造就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镜背图案上半部分的人物故事画面,表现出当时农民忙于田间耕种、官员督察农耕的场景,说明女真人当时已从事农业生产,并得到统治者重视和鼓励。

张伟:铜器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其中青铜镜是中国古代金属器物中沿用时间最长、使用范围最广、对人们日常生活产生过许多影响的器物,也是中国古代青铜艺术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根据考古发现,在日本、越南、俄罗斯和阿富汗及伊朗等国均出土了不少中国古代铜镜。由此可见,在中外文化交流中,除了茶、丝绸和瓷器外,铜镜亦占有一定地位。

张伟,黑龙江省博物馆历史研究部副主任,馆员,黑龙江省历史学会理事。主要从事黑龙江省博物馆历史类陈列展览内容设计工作、黑龙江地方史研究等,黑龙江省博物馆基本陈列《黑龙江历史文物陈列——以肃慎族系遗存为中心》《哈尔滨往事——20世纪初哈埠社会生活展》《黑水文脉——黑龙江历史文物陈列》大纲主要撰写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