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华章丨人民网评: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
研究生偷卖实验室「废品」月入过万,导师:这钱拿来补贴经费就闭环了,食品安全管理员证怎么考
本月更新7366  文章总数53600  总浏览量3721910

虹润产品精彩亮相第24届中国工业...

💝2024.09.22一念相思

登上热搜!一开售就是候补?12306回应,土土绒:推广无痛分娩不该这么难

守则校务公开防震减灾章程制度职责考勤目标管理档案突发事件规定人员职责预案应急

美文示范

全英华人汽车工程师协会2022年会成功举办

大发计划免费网页版

颗粒硅是处于光伏产业链上游制造端硅料环节的一项创新类产品。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兼新闻发言人刘译阳向记者介绍,将光伏产业链摊开,涉及上、中、下游三部分。上游,包括多晶硅硅料的生产和供应。作为一种基础原料,多晶硅料主要用于制造硅片和电池。光伏产业链中游,主要涵盖电池片和光伏组件的生产。要将太阳赋予的光能转化为电能大发计划免费网页版,电池片必不可少。如今人们在乡间屋顶、城市建筑时常可见的光伏组件,就是由一片片电池片组成的。

“光伏产业链下游主要涉及发电系统的建设和运营。”刘译阳说,这其中包括光伏电站的建设、分布式光伏系统的安装以及电网接入等。“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持续增加,光伏发电系统的市场需求也在不断扩大。”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大发计划免费网页版,全国光伏新增装机102.48GW。其中,集中式光伏新增装机49.6GW,工商业新增装机37.03GW,户用光伏新增装机15.85GW。

2013年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把扩大国内市场、提高技术水平、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作为促进光伏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出路和基本立足点”。在“金太阳”示范工程、鼓励光伏行业促进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等相关政策指引下,国内光伏装机开始呈现增长势头,为行业打开国内市场提供了机遇。

以光伏制造端上游为例,在多晶硅生产方面,全球主要有改良西门子法棒状硅和硅烷流化床法颗粒硅两种技术路线。与前者相比,后者在品质、降碳等方面优势明显。经过持续工艺创新和技术研发,2021年,协鑫科技颗粒硅率先实现万吨级规模化量产。一粒粒绿豆大小的颗粒硅、一张张微米级的薄硅片,大大降低了单晶碳足迹排放,提升了产品的竞争力。

“光伏电池的效率和品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光伏产品的竞争力。前不久,我们与江苏昆山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推动钙钛矿光伏组件20GW生产项目建设。”兰天石告诉记者,作为一种光伏电池技术,钙钛矿电池具有较高的转换效率,若应用晶硅钙钛矿叠层的复合组件,二者产生的“化学反应”能进一步提升电池转换效率,推进降低度电成本。

“多年来,中国的光伏企业在电池技术上不断创新,推动了多种高效电池技术研发和应用,并成功推动其大规模产业化。”刘译阳告诉记者,在“双碳”目标推动下,伴随中国光伏企业持续加大技术研发力度,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等新型电池技术崭露头角,PERC(钝化发射极和背面接触)、TOPCon(隧穿氧化层钝化接触)、HJT(异质结)等高效电池技术也逐步走向商业化应用。“2023年,电池片环节全球排名前十的企业均为中国企业,总产能达到681.2吉瓦,占据了全球总产能的66%。”刘译阳说。

历经十余年发展,如今,中国光伏产业已成为全球能源转型过程中的主导力量。《中国的能源转型》白皮书指出,十年来,中国向全球提供优质的清洁能源产品和服务,持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不断推动新能源技术快速迭代大发计划免费网页版,有力促进全球风电、光伏成本大幅下降。此外,根据国际能源署数据,2023年中国可再生能源新增的装机规模超过了世界其他地区的总和,是推动全球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最大的贡献者。

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表示,中国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持续的技术进步、完整的产业链供应链和良好的市场环境。“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已拥有较为完整的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产业链供应链。同时,中国积极融入全球清洁能源产业链,源源不断地向世界分享高质量的清洁能源产品。”章建华说,面对国内外日新月异的能源发展形势,中国政府动态完善可再生能源上网电价、消纳保障、市场配置等政策措施,充分发挥中国超大规模市场在新能源健康发展中的促进作用。通过营造平等、开放、包容的市场环境,吸引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新能源开发建设,充分释放市场创新活力。以光伏为例大发计划免费网页版,中国光伏产业的上市公司就超过了100家。

在刘译阳看来,目前光伏市场虽出现阶段性供大于求的局面,但行业依然有能力、有信心穿越周期。“光伏企业仍要进一步推动全产业链高效技术和先进工艺的研发和应用,同时,应进一步推进光伏产品碳足迹核算方法研究,推动中外在光伏产品碳足迹方法论上的互认,继续拓宽光伏产品市场。未来,还应努力推动光伏行业智能化升级,创造更多新的应用场景。”刘译阳说。(本报记者 廖睿灵)

大发计划免费网页版

大家没记错,早在2020年6月23日,随着北斗第55颗卫星发射,北斗三号系统的组网即已完成。后来发射的第56颗到第58颗,以及最新发射的第59颗、第60颗卫星,实际上都是这一系统的备份星。它们虽名为备份星,但实为主力军。这5颗卫星各有重任,或负责提升硬件能力,或负责扩展系统服务,或在支撑系统稳定运行和规模应用的同时,为下一代北斗导航卫星技术升级进行相关试验。

北斗是我国自主建设的卫星导航系统,以古人用于判断方向的著名星官“北斗”命名。在北斗建成之前,世界上已经存在3个卫星导航系统: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的格洛纳斯系统(GLONASS)和欧盟的伽利略系统(Galileo)。其中以GPS最为知名,许多人使用这个词的时候,甚至意识不到它其实是某个国家搭建的导航系统,而是直接把它当作卫星定位导航通用技术的代称。

导航卫星也是这样定位的,它们不停地发出“本星经纬度和高度若干,现在时间是几点几分几秒几毫秒几微秒几纳秒”的广播,你的手机接到A星的信号是几点几分几秒10毫秒,而自己的时钟显示为几点几分几秒80毫秒。这就说明A星发出的信号走了70毫秒才到达你所在之处大发计划免费网页版,那么用70毫秒乘以光速(299792458米/秒),就能得知“经纬度和高度若干的A星”距你约有20985472米。

第一类是静止轨道(GEO)卫星。它们运行在赤道上方35786公里的高处,随着地球的自转周期同步公转,从地面的角度看来,它们就像是悬停在天上一样。GEO卫星单星信号覆盖范围很广,一般来说,3颗GEO卫星就可实现对全球除南北极之外绝大多数区域的信号覆盖。在经费紧张、技术尚需验证、不向全球提供服务的试验开发早期(2000年至2007年),北斗系统就是从这类卫星起步的。

第二类是倾斜地球同步轨道(IGSO)卫星。它们的公转周期也和地球自转周期一样,但与赤道有个夹角。若从北半球地面来看大发计划免费网页版,它们每天在空中画一个巨大的“8”,南边一圈部分没入南方地平线以下。由于我国地处北半球,GEO卫星在赤道平面上运行,高山或建筑物北侧的用户很难看到,而IGSO卫星在空中南北摆动,可做有效弥补。

从工作原理可知,精准的时间是导航卫星的灵魂。北斗卫星使用星载铷原子钟和星载氢原子钟,通过将原子辐射电磁波作为节拍器计时,精度可以达到每天0.5纳秒。可以这么理解,若是运行550万年,误差只有1秒!当然,对于定位功能为主的导航系统,不能这么简单地理解时间精度,而是要把它乘以光速,再换算成距离精度,答案是每天误差15厘米。虽然不像“550万年仅差1秒”那么震撼,但只要和地面站定期校正,执行导航任务绰绰有余。

怎么理解这个现象呢?简单来说,就是卫星越低、速度越快、重力越强,狭义相对论效应就越明显,反之则广义相对论效应越明显。因此,最终该快该慢或快慢多少,均由卫星的高度决定。在中高地球轨道上,卫星的星载时钟每天快37微秒,而在静止轨道或倾斜地球同步轨道上,每天快47微秒。所以,卫星的时间系统要根据轨道高度修正误差,还要与地面定期“对表”,才能确保导航系统的精确运行。

北斗的增强系统分为星基与地基两部分。星基增强系统通过地球静止轨道卫星搭载卫星导航增强信号转发器,向用户播发星历误差、卫星钟差、电离层延迟等多种修正信息,实现对原有卫星导航系统定位精度的改进。地基增强系统则通过地面基准站网,利用卫星、移动通信、数字广播等播发手段,在服务区域内提供米级、分米级直至厘米级实时高精度导航定位服务。

北斗短报文把卫星导航系统用出了通信系统的功能。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常规的地面通信设备全毁,首批进入震中灾区的救援部队正是利用北斗短报文,向外界传递了第一手灾情信息。另外,渔业部门也能通过北斗短报文,及时向特定区域的渔船定点推送船只位置和防撞安全信息,当渔民在茫茫大海上遇险时,同样可以通过北斗短报文呼救。

2023年11月,包含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标准和建议措施的《国际民用航空公约》附件10最新修订版正式生效。这标志着北斗系统正式加入国际民航组织(ICAO)标准,成为全球民航通用的卫星导航系统。这一进展验证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全球服务能力,对于推动民航高质量发展和交通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更有利于推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民航领域的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应用。

自北斗系统提供服务以来,已在交通运输、农林渔业、水文监测、气象测报、通信授时、电力调度、救灾减灾、公共安全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今,基于北斗系统的导航服务被电子商务、移动智能终端制造、位置服务等厂商采用,广泛进入中国大众消费、共享经济和民生领域,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杨长风日前透露,我国将加快推动下一代北斗系统建设发展,加大对不依赖卫星的多种定位导航授时手段的技术攻关,“在2035年前,建设完善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综合时空体系。”

最近发射的第59颗、第60颗北斗三号卫星已升级星载原子钟配置,并搭载了能建“聊天群”的新型星间链路终端,科学家将利用这些新设备进一步提升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可靠性及定位导航授时、全球短报文通信等服务性能。同时,这两颗卫星将在确保导航系统精稳运行的基础上,开展下一代北斗系统新技术的试验试用。(作者为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